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在大会召开一个月之际,赛迪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部新型工业化研究中心)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研讨会,重点围绕“如何认识新型工业化”进行专题研讨。
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这些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这次党中央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是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大家一致表示,这次大会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研究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持“一目标三定位”的总要求,以打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研究机构为核心目标,加快将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重要载体”、开展新型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平台”、阐释宣贯国家新型工业化战略部署的“重要阵地”,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做好决策支撑。
大家结合近期学习和工作实际,围绕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阶段性特征、基本规律,以及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等方面,畅谈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
李宏伟所长指出,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大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突出重点,系统开展新型工业化重大问题研究。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可以从技术创新、地缘政治、经济循环三个背景来理解。从技术创新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正在重塑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从地缘政治看,大国竞争博弈加剧,美西方推动对我“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冲击全球经济,全球化的分工格局正在向区域化逆转。从经济循环看,“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生产循环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加快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牢牢把握大国经济这一战略基点,锚定建设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塑造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强化产业结构韧性,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李艺铭副所长表示,我们要胸怀“国之大者”,深耕特色优势,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主动开展新型工业化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研究方面,要深刻领会到新型工业化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近期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新型工业化,推进了总体认识,但也有个别存在偏误偏差,我们要继续增强对新型工业化内涵认识、发挥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作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研究,推动各界认识趋同。实践研究方面,要跟踪研究新发展理念在工业领域的生动实践,锤炼调查研究本领,对新的实践、好的做法保持敏锐观察力,做好不同地方差异化探索新型工业化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总结,树立一批发展样板,做好经验推广。从而,以趋“同”的理论研究指导实践,用各“异”的实践研究为理论提供鲜活生命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赵芸芸副所长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从国际地位看,我国正在从“跟随模仿”走向“并跑领跑”,从世界边缘走向国际舞台中央。我国的位置在变,角色在变,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看法、期待、态度也在变。从市场需求看,我国正在从出口导向为主转向服务国内大市场为主,主动适应消费者的数量规模、收入水平、文化背景变化,加快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模式、服务水平等方面供给能力。从企业角色看,我们正在从国际规则接受者向引领者转变,应进一步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系,践行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领域合作,从卖产品逐步向修工程、建园区、售服务、定规则转变,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地位。
理论研究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从时代背景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深厚理论渊源和坚实实践基础。从理论创新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深入总结新型工业化的规律性成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鲜明特点。从实践要求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着眼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回答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指引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战略研究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工业化发展的五方面一般规律。从生产力发展规律看,工业化发展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变革,关键在于技术进步。从资源配置规律看,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要突出政府调控作用。从分工深化规律看,技术、市场、理念等多因素推动分工深化,全球化有效加速各国工业化发展步伐。从产业升级规律看,工业化进程中要素成本逐步上升,转型升级不及时将面临产业外迁带来的“空心化”“低端锁定”风险。从制度演进规律看,工业化对经济社会产生全方位影响,制度变革既要考虑工业自身发展需求,也要重视城镇化等配套保障。
政策研究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充分做好各方面政策保障。适应新阶段新形势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我国政策体系在精细度、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政策发力点看,我们要加强产业政策发展和安全并举研究,推动产业政策在重点产业领域和产业链核心环节上聚焦用力,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从政策机制看,要强化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研究,促进央地间、部门间政策协同,助力新型工业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完善。从政策工具看,要加强政策工具创新研究,探索适应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支持和监管工具,促进产业政策实施方式不断优化,提升产业政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法规研究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注重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法治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是现代化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强大制度保障,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等都离不开完善的法治。从制度体系看,要加强研究新型工业化相关法律制度体系,以良法促善治,善用立法工具回应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需要;从监管实践看,要深入研究政府运用法治思维的方法路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降低经营主体的制度性成本。
产业链仿真实验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创新研究方法。当前,以通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模式层出不穷、新应用不断扩展、新产业方兴未艾,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我们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提升决策研究的前瞻性、精准性和系统性。
综合研究室认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准确把握数字化这一引领时代变革的关键变量。要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产业分工看,数字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制造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从产业模式看,数字化打破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有力推动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三是从产业范式看,数字化打通了“供给和需求”的隔阂,显著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价值构成的演进升级。正是由于数字化基因的注入,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大幅提升,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引擎。
通过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大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接下来要重点抓好三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强化理论学习,要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集体学习研讨机制,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有效的工作举措。二是开展系统研究,聚焦大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深化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战略任务、重大政策举措等方面认识,加快形成一系列“有体会、有思考、有观点、有建议”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三是加强宣传阐释,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各项工作任务,做好社会舆论正确引导,助力新型工业化声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