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服务中心)、上海市互联网协会联合主办的“法治护航 开源合规”公益法律政策宣讲活动在上海圆满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崔淑田、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贺丰、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上海市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姜国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四川、上海等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法规处室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赛迪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彭健主持。上海市普陀区副区长周如意对此次活动在普陀区举办表示十分欢迎。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崔淑田在致辞中指出,开源作为一种新型的协同共享产业生态,除了需要培育技术能力和产业基础以外,必须同步提升治理能力,推动规则构建与完善。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贺丰表示,法治是保障开源生态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开源技术才能充分释放其创新活力,上海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开源产业合规发展。上海市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姜国呼吁各方深化合作,以法治为灯塔,促进开源合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良性互动。
来自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国浩律师事务所、理想汽车、稀宇科技和同济大学的专家、律师就开源合规进行了主题宣讲。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高级法律顾问刘伟结合全球开源趋势与中国政策,剖析开源许可的法律属性及合规路径,强调开源与闭源互补共生,企业可通过合规实践释放创新活力。国浩律师事务所陶冶律师系统梳理开源软件常见风险,指出开源软件使用需警惕三大核心风险:许可证合规、法律诉讼及企业声誉受损,提出关键合规路径包括明确许可证义务边界、避免技术使用场景触发强制开源、严守版权声明与修改声明要求。理想汽车数据合规负责人张建肖博士认为企业应建立开源治理体系,包括许可证审查、供应链风险评估及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以应对复杂合规挑战,避免“技术主导、合规滞后”问题。稀宇科技MiniMax公共事务总监乔卓真仪提出“大模型+小模型”协同模式,助力电商、教育等领域实现高效意图识别与低延迟服务。同济大学法学院陈吉栋副教授提出开源法律治理需立足“技术-公法-私法”三维框架,建议明确开源应用的管理和决策机制,规定开源软件引入、使用、更新、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
本次宣讲为行业提供了政策指引、法律工具与实践经验,将有效推动我国开源生态健康有序发展。下一步,赛迪研究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发挥平台资源优势,提供高质量开源合规法律服务,促进开源生态合规发展。
